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212章 昭宗《咏雷句》(1/2)
    昭宗皇帝诗之一

    惊雷喟叹:《咏雷句》咏雷句《纪事》云:天复元年,帝为凤翔兵劫幸岐城。一日大雷雨,牛马震死,街西古槐、殿东鸱吻立碎。帝为诗云:

    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

    《纪事》又云:帝在洛,日忧不测,与皇后内人唯沉饮自宽。尝歌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此古语,帝述之者。附记。逐联及整体赏析

    《咏雷句》诞生于天复元年(901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彼时唐宣宗李忱被凤翔兵裹挟至岐城,深陷困境。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雷雨降临,其声势浩大,牛马在雷雨中震死,街西的古槐被拦腰劈断,殿东的鸱吻也瞬间碎裂。这般惊心动魄的场景,强烈冲击着李忱的内心,促使他有感而发,挥笔写下这首寓意深刻的诗作。

    “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诗的开篇,诗人便将犀利的笔触指向这场威力巨大的雷雨。表面上,这是对雷雨自然破坏力的直接描述,大雷雨以其磅礴之势,无情地击倒耕牛、劈碎树木,展现出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力量。然而,李忱的深意远不止于此,他巧妙地以雷雨为喻,深刻讽刺了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世间乱象丛生,恶人与凶徒肆意横行,他们的恶行如同毒瘤一般侵蚀着社会的肌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可令人无奈的是,社会秩序却如同这场雷雨一般,虽看似强大,却毫无针对性,无法精准地惩处那些真正为祸人间的恶势力。李忱借这短短一句,将自己内心深处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之感和对正义迟迟无法伸张的愤懑之情,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对现实的痛心与失望。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虽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直白,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社会批判意义。李忱以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作为切入点,运用巧妙的隐喻手法,将社会的动荡与不公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劈牛兼劈树”,这一意象象征着雷雨不加区分的盲目破坏,就如同当时混乱的社会秩序,在毫无章法地冲击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而“不能诛恶与诛凶”,则犹如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直戳社会的痛点,暗示着真正危害社会的恶势力却在这样的混乱中逍遥法外,未受到应有的制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