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163章 李隆基《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并序》(1/6)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四十五

    问道清虚境,诗韵寄禅心——《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并序》深度赏析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并序秋九月,听政观风,存乎游息。退朝之后,历西上阳,入清虚院,则法师所居之地也。法师得玄元之法,养浩然之气。故法此仙家,特建真宇。紫房对耸,绿竹罗生。既亲重其人,每经过其地,以怡神洗雪,进德修业,何必斋心累月,远在顺风。因而赋诗,用适其(一作真)意云尔。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唐玄宗所作的这首诗及序,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徐徐展开了他于尘世政务与道家修行之间的心灵探寻之旅,在字里行间,满溢着对道家精神的尊崇、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索。

    序:缘由与心境,理政与问道的交织

    序文开篇,点明时间为秋高气爽的九月。在这个时节,天地间弥漫着成熟与静谧的气息,恰如诗人在繁忙政务间隙,对心灵休憩的渴望。“听政观风,存乎游息”,短短八字,便将诗人在处理朝政、洞察民生之后,急需一方净土放松身心的心境展露无遗。于朝堂之上,倾听各方谏言,洞察民间疾苦,这一系列繁重的政务虽为职责所在,但也让心灵疲惫不堪,而游息便成了舒缓压力、重寻内心平衡的必要之举。

    踏入赵法师所在的清虚院,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清幽之境。“法师得玄元之法,养浩然之气。故法此仙家,特建真宇”,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为赵法师建造精院的缘由。赵法师深得道家玄元之法的精髓,其周身散发的浩然之气,仿若一道明亮的光,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令人心生敬仰。这般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值得拥有一座与之匹配的修行之所,于是,这座凝聚着道家精神与超凡意境的精院应运而生。

    “紫房对耸,绿竹罗生”,这如诗如画的描写,将精院的清幽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紫色的房舍相对耸立,在日光的轻抚下,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