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159章 李隆基《喜雪》(1/5)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四十一

    瑞雪启思,御笔颂恩:《喜雪》深度品鉴

    喜雪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

    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霙。

    委树寒花发,萦空落絮轻。

    朝如玉已会,庭似月犹明。

    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

    登封何以报,因此谢功成。

    《喜雪》出自唐玄宗李隆基之手,作为一首承载着自然之美与人文哲思的佳作,以细腻笔触勾勒雪落盛景,字里行间满是对自然的尊崇、感恩,以及深刻的哲学文化思考。

    首联:观象顺时,心怀敬畏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在古代中国,天象观测不仅是一门学问,更被视作洞察自然奥秘、预知吉凶的神秘途径,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当诗人说出“日观卜先征”,他仿佛置身于破晓时分的高台,目光紧紧追随着东方天际泛起的第一缕曙光,试图从那瞬息万变的朝霞、云气以及日光的细微变化里,捕捉到雪即将降临的微妙预兆。这种对天象的细致观察,绝非简单的好奇,而是古人对自然规律深深尊崇的体现,他们坚信,自然万象皆有其内在逻辑,通过耐心观察便能有所领悟,从而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而“时巡顺物情”则将视野从神秘的天文领域,缓缓拓展到广阔的自然万物。“时巡”一词,原本特指帝王顺应时节的巡游,他们走出宫殿,踏入山川田野,去感受自然的脉搏,体察民生的疾苦。在此处,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对自然季节更替规律的遵循,就像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蛰伏,人类的活动也应与之相契合。“顺物情”,即顺应自然万物的特性与规律,无论是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还是山川河流的运行,都有其独特的“情”,只有尊重这些特性,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诗人开篇便表达出这样的观点,为全诗奠定了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庄重基调。

    颔联:雪意突至,意外之喜

    “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霙。”在人们的认知里,降雪通常有着一套循序渐进的前奏,风便是这场降雪前奏的重要参与者。它应该轻柔地吹拂,逐渐降低气温,吹散空气中的尘埃,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