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诗之三十七
集贤盛事,文化新章——《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品鉴
广学开书院一作殿,崇儒引席珍。
集贤招一作昭衮职,论道命台臣。
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
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
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
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出自唐代皇帝李隆基之手,这首诗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细腻而宏大,生动展现了集贤书院落成这一文化盛事,以及赐宴群臣时的庄重与欢腾,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文化繁荣的热切期盼和对贤才汇聚的由衷赞赏。
首联“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以高屋建瓴之势,点明集贤书院成立的深远意义。“广学开书院”,唐代处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对学术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贤书院的创立,是这种重视的集中体现,它象征着一个广阔的学术天地就此开启,包容并蓄,接纳来自各方的学问与思想,宛如知识的宝库,等待着学者们去探索、挖掘。“崇儒引席珍”,儒家思想在唐代的文化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尊崇儒家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思潮。“席珍”一词,将珍贵的人才比作席上之珍,形象地描绘出集贤书院吸引贤才的强大魅力。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为国家的发展招揽栋梁之才,体现了唐代统治者的远见卓识和对人才的珍视。
颔联“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进一步凸显集贤书院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集贤招衮职”,衮职指代朝廷中的高官显贵,集贤书院能够汇聚众多这样的精英,足以证明其在当时的高端定位。这些衮职之士的加入,为书院注入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学识底蕴,使书院成为了一个精英荟萃的地方。“论道命台臣”,台臣作为朝廷重臣,参与到集贤书院的论道活动中,这表明集贤书院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场所,更是为朝廷政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智囊团。在这里,学者与官员们围绕国家大事、治国方略等展开深入探讨,将学术理论与政治实践紧密结合,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