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诗之三十五
盛景华章:《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并序万物莫不气兆乎上,而形视乎下。铁石异品,云蒸并湿。草木无心,春来咸喜。故圣人弘道,先王法天。酒星主献酬之义,需卦陈饮食之象。近命群官(一作臣),欣时乐宴。尽九春之丽景,匝三旬之暇日。畅饮桂山,棹歌沁水。醇以养德,味以平心。本将导达阳和,助成长育,亦朝廷多庆,军国馀闲者也。前月之晦,细风飘雨。繁弦中止,列席半醉。佳辰易失,绝兴难追,良可惋也。今年带闰,节候全晚。暑气犹清,芳草未歇。申布雅意,复叙初筵。披乐善之虞邸,坐忘忧之观。东郊跬步,南山在目。足以缔夏首之新赏,补春馀之坠欢。朕登览上宫,俯临长陌,畅众心之怡,欢归骑之逶迤。鼓之以琴瑟,侑之以筐篚。衢尊意洽,场藿思苗。赋我有嘉宾之诗,奏君臣相悦之乐。踟蹰西日,吟玩乘风,不知衷情之发于翰墨也。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一作花晚一作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一作征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是李隆基创作的一首极具大唐盛世风貌的诗篇,全诗围绕夏日宫廷宴会展开,生动呈现了当时的繁华景象,蕴含着对国家昌盛、社会和谐的歌颂与期许。
诗的开篇“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以独特视角切入。在古代,闰月的出现是历法调整的特殊现象。“今年通闰月”,这一不寻常的时间设定,不仅打破常规的季节更迭节奏,更赋予了时间一种特殊的延展性,仿佛国家的繁荣也随着这多出来的时日不断蔓延、生长,象征着大唐蓬勃发展的态势。“入夏展春辉”则巧妙地将春夏两个季节的美好相融合,虽已踏入夏季,却仍能感受到春天那明媚灿烂的光辉。这一景象宛如大唐的国运,长治久安,持续散发着生机与活力,为全诗奠定了祥和、繁荣的基调。
颔联“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描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