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144章 李隆基《千秋节赐群臣镜》(1/3)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二十六

    镜鉴千秋:君恩期许映朝堂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四十八千秋节赐群臣镜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一作寿带,留意感人深。

    在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李隆基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这一盛大节日自此成为大唐盛世的重要庆典。《千秋节赐群臣镜》这首五言律诗,就诞生于这特殊的节日氛围中,诗里藏着皇帝对臣子的殷切期许,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君臣关系与政治愿景。

    逐联赏析

    1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诗的开篇,“铸得千秋镜”,诗人特意强调镜子的铸造,仿佛在提醒众人,这绝非寻常之物,而是凝聚着无数心血精心打造而成。“千秋”二字,既点明此镜为千秋节所铸,又寓意着这份礼物将见证岁月流转,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光生百炼金”,则着重描绘镜子的光泽。古代的铸镜工艺繁复,百炼精金方能成就如此明亮的镜子。这熠熠生辉的光芒,不仅是镜子品质的象征,更寓意着其价值连城,是珍贵与美好的具象化体现,为后文赐镜之举埋下伏笔,也让读者对这面镜子充满好奇与期待。

    2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颔联直入主题,写皇帝将珍贵的千秋镜分赐给群臣。“群后”指的是诸位大臣,这一赐镜行为,饱含着深厚的君恩。而“遇象见清心”则是赐镜的深意所在。镜子能映照万物,皇帝希望大臣们以镜为鉴,通过镜子的映照,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保持清正廉洁。这不仅是对臣子品德的期望,更是一种含蓄而有力的劝勉,以镜子的特性为喻,将抽象的道德要求具象化,让臣子们在日常照镜时,便能想起皇帝的谆谆教诲,时刻警醒自己。

    3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颈联进一步渲染镜子的超凡品质。“台上冰华澈”,将镜子的光泽比作冰面,纯净而透彻,毫无杂质。站在高台之上,这面镜子的光芒仿佛能照亮整个世界,其清澈程度让人惊叹。“窗中月影临”,又把镜子的光辉比作透过窗户洒下的月光,柔和而明亮。月光自古以来就象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