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十
《经河上公庙》深度赏析:追寻超凡的道家之境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
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
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
冥漠无先后,那能纪一作记姓名。
《经河上公庙》出自唐代皇帝李隆基之手,是一首蕴含深远道家情怀的五言古诗。全诗以对河上公的追忆与赞颂为脉络,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超脱尘世、坚守道德的崇高境界的深切向往,读来令人心驰神往,不禁沉浸于那超凡脱俗的意境之中。
逐联赏析
1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
诗歌开篇,诗人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昔闻”二字,将时间的维度拉长,仿若把一段古老的传说从岁月的深处娓娓道来。“耆叟”所指的河上公,在诗人的讲述中登场。这位长者独自于河上,“独遗荣”三字意味深长,一个“遗”字,巧妙地暗示了河上公超脱世俗名利的姿态。在纷扰的尘世中,功名利禄往往是众人竞相追逐的目标,而河上公却将其抛诸脑后,一心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这种超脱在诗的开篇就为全诗定下了超凡脱俗的基调。
2 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此联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河上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迹与尘嚣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河上公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场景。他的行迹隐匿于山水之间,远离了市井的嘈杂、官场的纷争,仿佛与那滚滚红尘划下了一道清晰的界限。而“心将道德并”则进一步深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明河上公的内心与道德准则紧密交融,他以道德为指引,秉持着对道的尊崇与追求,过着一种纯粹而高尚的精神生活,其高洁与超凡的形象跃然纸上。
3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
诗人在此联中进一步升华对河上公境界的赞颂。“讵以天地累”,以反问的语气强调河上公的豁达与超脱,他的内心不为天地万物的繁杂所累,拥有一种超越自然与物质束缚的宽广胸怀。“宁为宠辱惊”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其坚毅的内心,无论面对荣耀还是屈辱,他都能泰然处之,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