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122章 李隆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1/4)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四

    皇恩寄望,德政昭宣:唐玄宗《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深析

    眷言思共理,鉴梦一作古想维良。

    猗欤此推择,声一作评绩着周行。

    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

    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

    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

    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

    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

    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

    恤惸且存老,抚弱复绥强。

    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

    在开元十六年那个充满希望与变革的年份,大唐盛世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精心擘画下稳步前行。这一年,皇帝亲自甄选廷臣出任诸州刺史,为地方治理注入新的活力。许景先赴虢州、源光裕往郑州……十一位才俊肩负使命,踏上征程。临行前,皇帝于洛滨设宴,宰相、诸王、御史等高官齐聚,太常雅乐奏响,彩船水嬉助兴,场面盛大非凡。皇帝赐下这首诗,期望诸臣将其题于座右,时刻铭记,更赐予笔纸,让他们自赋感悟,足见重视之情。这首诗承载着皇帝对地方治理的深刻思考与殷切期盼,字里行间尽显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首联:求贤若渴,追古思治

    “眷言思共理,鉴古想维良。”诗句伊始,唐玄宗便袒露出内心深处对贤才共治天下的深切渴望。“眷言”一词,饱含着深情与牵挂,宛如一位忧心忡忡的大家长,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走向。“思共理”直白而有力地传达出皇帝希望与贤能之士携手,共同梳理国家政务,让大唐这艘巨轮在历史的长河中平稳航行。“鉴古想维良”则是皇帝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往昔兴衰荣辱,深刻认识到唯有任用德才兼备的良臣,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深知,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汲取无数宝贵的经验教训,而贤良之才便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关键力量。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重视人才、追求善治的庄重基调,宛如在诸州刺史耳畔敲响的警钟,提醒他们身负重任,关乎国家兴衰。

    颔联:精选贤才,寄予厚望

    “猗欤此推择,声绩着周行。”“猗欤”二字,满含赞叹与欣慰之情,唐玄宗对此次亲自选拔刺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