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59章 伤辽东战亡(1/4)
    太宗李世民诗之五十八

    以诗为祭,反思战争——李世民《伤辽东战亡》赏析

    伤辽东战亡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岂乏智,殉命有馀忠。

    《伤辽东战亡》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极具反思性的悼亡诗,其创作背景是为了悼念在东征高句丽战役中阵亡的将士。在这首诗里,李世民运用凝练的军事意象,进行深沉的历史叩问,充分展现出一位帝王对战争沉重代价的痛切认知,以及对治国之道的深刻自省,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逐联解析

    首联: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此联描绘了战争机器冰冷启动的场景。“凿门”这一意象,充满了破城门而出的暴力感,深刻地暗合《孙子兵法》中“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慎战思想,它揭示了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行为,往往是在无奈之下才会开启。“奉律临戎”体现出将士们严格遵守军纪,毅然投身沙场,这与《李卫公问对》中“以律束军,以仁制暴”的治军理念相呼应。诗人通过“凿”“仗”等刚性动词,有力地揭示出战争对人性与社会秩序的撕裂性影响,让我们感受到战争伊始那种紧张而又残酷的氛围。

    颔联: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这一联构建了军事美学的残酷悖论。“振鳞跃浪”以蛟龙出海的壮美姿态,生动地比喻唐军初征时势如破竹的强大攻势,正如《旧唐书》所记载的“李世积拔盖牟城,俘二万”,展现出军队的勇猛与战斗初期的顺利。“骋翼凌风”则以鹰隼翱翔天际来形容唐军攻势的凌厉。然而,这看似壮美的意象背后,却是安市城(今辽宁海城)攻坚时血与火交织的炼狱场景。它深刻地揭示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历史真相,在辉煌的战功背后,是无数将士的生命付出,让我们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颈联: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该联从双重维度进行战略反思。“六奇未展”化用了陈平六出奇计的典故,暗指在这场战役中,唐军未能成功施展“分兵绕袭平壤”的精妙战术构想,这成为战争局势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一篑先亏”则借用《尚书》中“为山九仞,功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