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派,却隐隐扶持渭州李家,暗蓄异心,与朝廷作对。
“若能匡扶社稷,辅佐陛下扫平不臣,我必当上书,整肃修行门派,重归朝廷治下。”皇甫贯暗下决心。
李观主抚须沉思片刻,忽然开口道:“我观那高楷大营之中,兵马齐喑,万籁俱寂,想必已陷入熟睡,防备松懈。”
“时机已至,皇甫刺史,可以施行下一计了。”
皇甫贯微微颔首:“传我军令,速速点燃薪柴,鼓动火势。”
“遵令!”
一个个兵卒手持火把,引燃干柴枯枝。
李观主见状,双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一挥手,便有狂风舞动,径直吹向前方大营。
这时节,正是天干物燥,天雷勾动地火之时。
便是星星之火,也可燎原,何况这蓄意为之,风助火势,越发熊熊燃烧,席卷整片赤岸,逼近高楷大营。
皇甫贯忽然拧眉:“道长,这赤岸南麓,有一大河环绕,若这高楷率众跃入河中,我等掀起大火岂不是白费了?”
李观主仰天大笑:“皇甫刺史多虑了,贫道既然设下这火攻之计,怎会忽略此河?”
“水可灭火,那是水盛火衰之故,我这火可非凡火,这河水奈何不得,便是跳入水中,也逃不脱大火烧身。”
“哦?”皇甫贯好奇道,“这是何火,这般神妙?”
李观主得意一笑:“此火中蕴含一丝三昧真火,无物不焚,端是霸道,为贫道师门所赐。”
“皇甫刺史稍安勿躁,坐看那高楷烧成灰烬便是。”
皇甫贯只觉不寒而栗,这等杀伐之物,竟可施加于人间征战,莫非天下竟无一人约束不成?
大周江山,已是风雨飘摇,再有这些能人异士,推波助澜,恐怕重整山河之日,遥遥无期了。
一时间,皇甫贯眼眸中掠过深深的忌惮,更有一丝丝杀意,潜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