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之后,简阳跟众人说了三爷他们要走的事儿。
听葛华的意思,是让他们别跟得太紧。
结合之前三爷他们抢官粮的事儿,简阳觉得他们估计之后还得再干一票。
“确实不能离他们太近,”简洪涛说道:“到时候出了事儿,官府估摸着还会盘查。
简阳之前干的事儿,也不知道传到哪儿了咱最好过个十天半个月再走。”
蒋隽瑛提议,“那要不干脆过了冬天再走吧?咱现在手里的粮食,节约点,吃上一两个月应该是够的。”
“那不行,”简大顺激动地站了起来,“开春了再走,走到南边都不知道要到啥时候了。到时耽误了春耕,咱之后一年吃啥喝啥?”
简老太这回倒是支持大儿子的,“大顺说的,也是难得有道理。虽然老二家手里有钱,可俗话说的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咱家人口多,要是不种地,光买粮一年都不知道要花去多少钱,再加上菜蔬瓜果到时候也会耽误下种时间,不行不行,咱可不能耽误春耕。”
农人最关心的还是种地的事儿。
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会种地的简老二家四个人,纷纷点头。
和尚也说,自己要在过年前去府衙的巽龙寺挂单,不能耽误。
简阳很好奇,“你不是游僧吗?难道什么时候去哪个寺庙,也有规定吗?”
“那不是,”和尚摇头,“巽龙寺穷得要命,还老爱施粥施饭,过年前我得给他们送点香火钱去,不然那方丈怕是要饿死。”
好的吧。
不愧是大慈大悲的三戒和尚,觉悟确实是挺高的。
经过简家人的一致商定,他们决定再过十日,便继续出发往南。
这期间,他们得准备好过冬用的棉袄棉鞋,以及起码能对付十天以上的干粮。
任务很艰巨,但简家人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人,到底还是得有钱啊。
有钱,就有底气,有钱,就有希望,有钱
真td好。
傍晚,日头还未完全落下,三爷特地带着葛华来了小院里道别。
周回也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