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胡为民的同意后,查剑英和陈建公纷纷拿出自己的手稿递给他。
两人写的都是短篇,胡为民随手翻开陈建公的小说。
陈建公的短篇小说名是《王老实进城》,讲述的是村民王老实为了筹措儿子上大学的路费,冒险进城用捕鱼换钱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意外。
小说中王老实卖鱼只是一个引子,陈建公真正想表达的是城乡差距。
这个年代,随着改开的进行,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进城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这让王老实意识到,城市才是广大农民的出路。如果死守着一亩三分地,早晚会跟不上城市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看完小说后,胡为民道:“建公,你这部短篇小说所展现的中心思想很大胆啊!”
陈建公说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咱们国家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城市人口迁移尚且不容易,更别说农村人口进城。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已经跟不上城市建设,缺少的人口哪里来,早晚要用到占据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
对于农民来说,种田的那点收入,完全比不上当工人挣的,进城是大多数农民的出路。”
胡为民记得前世允许农民进城务工,怎么也要到四年后,那时候还只是允许农民在小城镇落户,真正制度性的,不在限制流动,要到九十年代了。
想了想,他给出评价,“建公,我先说一说小说优点吧。
你的这篇短篇小说写得没问题。对王老实这一人物刻画得很好,故事情节说不上跌宕起伏,却也能让读者耐心看下去。尤其是结合时代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点是加分项。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你忽视了政策上的风险。就目前为止,城市还不足以容纳那么多人口。要不然,现在也不会有那么多知青回城没有工作了。其次,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农民都进城了,土地怎么办?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否定你的小说,而是要让你知道风险点在哪里。要是编辑打回来,你可以选择改或者不改。改的话,又该怎么改。”
不过,胡为民倒不觉得陈建公的小说会引起什么轩然大波。说到底,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