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四十六章 胡为民小露一手(1/5)
    最终,胡为民也没有给苏主编一个准确的答复。

    他只是说会优先考虑对方,毕竟现在说什么都太早。

    他现在正处在高速成长期,每过一天,文学界对他的评价都会变个样。

    更何况,他可是听说了,今年国家还会提高作家的稿酬标准。

    拖一拖,他能拿的钱也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他造访《十月》编辑部的时候,他又火了。

    这次,他火不是因为《演员》,而是他发表在《故事会》上的几个小短篇。

    1980年《故事会》的第一期,是在元旦这天发行的。

    发行当天,这期就火了。

    只是最先火的不是燕京,而是在江浙沪和羊城等地,反响普遍集中在南方。

    北方,尤其是燕京,因为铺货量和《演员》大火的关系,关注没这么多。

    但是《演员》的大火,让一部分注意到了胡为民,又一部分《故事会》的忠实读者意外发现《演员》的作者和《谁是真凶》《门》等短篇小说的作者是一个人。

    一传十,十传百,读者这才发现,原来胡为民这么有才,写的作品也不止《甜蜜蜜》和《演员》两部作品,还有更多。

    在读者的自发传播下,购买《故事会》的人变多。

    又因为《故事会》在燕京铺货量不大,造成了读者在新华书店排队买杂志的现象。

    物以稀为贵,更何况是最近大火的作家胡为民的作品。

    于是,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抢购,进一步加剧了《故事会》的缺货现象。

    当然,胡为民发表在《故事会》上的几个短篇小说也没有让读者失望。

    虽然在部分读者眼中,几个短篇“达不到”《演员》的高度,却也颇为新颖。

    实际上他们还是保守了。

    胡为民写的这几个短篇还真不是随便写写,每一篇拿出来,在国内都算是开创一个流派。

    比如《谁是真凶》的层层推理和反转,《门》的心里悬疑和开放式结尾。剩下两部也是各有各的精彩,很难说那部更好。

    这几部短篇放在胡为民魂穿前看,可能比较一般,但放到八十年代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