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吃饭的时候,陈建公和查剑英两人情绪特别激动,说到文学社近况的时候,脸上那个骄傲劲就别提了。
陈建公感激地说:“胡老师,还是要谢谢你提供了那么好的机会。现在我们文学社成员写作积极性特别高,有了好点子也会分享出来,大家思想碰撞之下,还真出了几个不错的小说大纲。”
“现在想加入我们文学的人更多了。”查剑英骄傲地挺起胸膛,自豪地说:“胡老师,你是不知道,光这几天提出申请的就有二十来个人。等到了下学期,人数肯定更多。到时候,我们就不是社员十几个的小社了。”
“这是好事啊,到了下学期,你们老人也能起到老带新的作用。”胡为民点点头,给予肯定。
查剑英认真地说:“那时必须的,不过下学期,我们还是需要胡老师的指点。”
“没问题,只要不是太忙,我肯定会抽出些时间去文学社看一看。”胡为民答应得很干脆。
见胡为民答应下来,两人都松了口气。
主要是胡为民现在太火了,他们也担心他不愿意在为了文学社的小事分心。
要知道,文学社现在那么火,可多亏了胡老师的影响力。
如果没有胡老师坐镇个,文学社的热度肯定要砍掉一半。
到时候别说发展,直接元气大伤,一朝回到解放前。
“对了,胡老师,我们还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你说。”
查剑英斟酌一番用词后,说了自己的想法,“胡老师,学校这不是快放寒假了吗,我们想趁着在家的时间,写个中篇小说出来,您有什么建议?”
胡为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反而看向陈建公,“建公,你也是这个想法?”
“我是想写点什么,但不一定非要是中篇。”陈建公想了想,老实回答。
胡为民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我的建议是你们继续写短篇。”
“中篇小说的容量、篇幅、人物、情节都多于短篇。你们现在才写过几个短篇?能把握住中篇小说的精髓吗?
不如多写短篇小说,一来是磨炼文笔,二来也能筑牢根基。在这个基础上,你们再开始构思中篇小说难度会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