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件事,在某些人看来是大大的坏事,在另一个群体看来,却是天大的好事。
就比如上山下乡,在那个特殊年代,如果得到控制,其实真是好事。后世搞的三支一扶,也可以说是上山下乡的改革版。
那个年代,中国人口不仅多,文盲更多。
为了消灭文盲,政府用了各种办法,上山下乡就是其中的一种。
有许多知青在乡村过的痛苦不堪,可同样有不少知青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在老少边穷地区发光发热,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的人生。
这些都是可敬的一群人!
胡为民觉得与其沉浸于伤痛中,不如赞颂那些可敬的人。
这就是他创作《孩子王》的初衷。
在他的计划里,这部还未正式创作的小说依然是中篇。
不是不能写长篇,而是长篇未免过于啰嗦。在《孩子王》里,乡村教师这条线足够。要是在展开写,反而会显得多余。
不过,还不等他开始,一件事便将他的创作状态打断。
……
这天,胡为民正在图书馆二楼整理图书,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
“胡老师,胡老师,有人找你!”
他寻声望去,只见图书馆一楼的管理员,赵秀敏,赵老师气喘吁吁跑了上来。
胡为民放下最后一本书后,好整以暇地问道:“赵老师慢点说,是谁找我?”
“不知道,他说他是北影厂的。”赵老师喘了口气后,回答道。
“北影厂?”
胡为民眉头一挑,心里有了猜测。
八成是看中他的《甜蜜蜜》了。
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成色,胡为民这个作者最清楚。
《甜蜜蜜》除了是一部非常具有特色的爱情小说外,更是一部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的作品。
心下有了猜测后,胡为民颇为从容道:“赵老师,咱们下去吧,不能让客人等急了。”
赵老师见状,连忙跟在胡为民身后。
她得知胡为民的事迹后,心里其实挺佩服他的,现在见他得知北影厂的人要见他,也是如此自信从容,对他的感官又上升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