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的腐朽观念根深蒂固,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使得女子入学之路布满荆棘,受到极大阻碍。在很多偏远地区,人们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迟早要嫁人,不如早早在家帮忙干活。女孩子从小就被要求承担家务劳动,照顾弟弟妹妹,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姜悦在走访村庄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这样的家庭。有一个叫小花的女孩,非常渴望读书,每次看到村里的男孩子背着书包去学校,她的眼里都充满了羡慕。然而,她的父母却坚决反对她上学,认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有用,还不如早点学会做饭、洗衣、照顾家人,将来好嫁人。姜悦多次上门劝说小花的父母,向他们讲述教育对女孩子的重要性,可小花的父母却不为所动。他们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女孩子不用读太多书,识几个字就行了。”姜悦并没有放弃,她不断地给小花的父母讲外面世界的变化,讲受过教育的女孩子如何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经过多次耐心的劝说,小花的父母终于有所动摇,同意让小花先试读一段时间。
在劝学的过程中,姜悦遭遇了无数的白眼和冷遇。有些家长甚至对她恶语相向,认为她是在多管闲事。有一次,姜悦去一位叫阿强的家长家里劝说他送女儿上学,阿强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我女儿是我的,我想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别在这里瞎操心。”姜悦虽然心里很难过,但她依然微笑着对阿强说:“大哥,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教育真的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你想想,如果你的女儿有了知识,将来就能有更多的选择,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经过姜悦苦口婆心的劝说,阿强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但还是没有立刻答应让女儿上学。
然而,姜悦并未被这些困境吓倒,她深知退缩和放弃意味着无数孩子将永远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她毅然挺身而出,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她明白,教师是教育的基石,没有优秀的教师,教育便无从谈起。为了吸引有志之士投身偏远地区教育,姜悦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提高教师待遇。她为教师们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将原本破旧的教师宿舍进行翻新改造,配备了基本的生活用品和取暖、降温设备。她还改善学校的工作环境,努力为教师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