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冰封的邀请函
2035年11月,南极洲麦克默多站。林寒裹着三层防寒服站在观测塔前,极光在墨蓝色天幕上流淌,如同液态的黄金瀑布。他的目光穿过暴风雪,落在远处那座被冰川覆盖的未知山脉——根据卫星图像显示,那里存在某种异常的磁场波动。
&34;林博士,卫星传回新的数据。&34;助手陈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全息投影在冰面上投射出三维地图,&34;在坐标87°32&39;n,168°24&39;e处,我们检测到与地核磁场完全相反的信号。&34;
林寒的瞳孔微微收缩。这个坐标距离北极点不到两百公里,正是百年前《子不语》中记载的&34;黑霜&34;区域。他摸了摸口袋里那本泛黄的线装书,书页间夹着的北极铜柱拓片在低温下泛着幽蓝的光。
&34;准备雪地摩托。&34;林寒摘下护目镜,&34;带上量子热成像仪和爆破索,我们走最北的路线。&34;
第二章:永夜隧道
当车队驶入冰盖裂缝带时,车载气象站突然发出刺耳鸣叫。林寒看着仪表盘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外部温度骤降至零下127c,氧气含量跌破安全阈值。
&34;启动备用能源系统!&34;他大声吼道,但通讯器里只传来沙沙的静电声。副驾驶座上的地质学家王磊突然指着前方:&34;那是什么?&34;
在雪地摩托的强光下,一座巨大的冰山轮廓逐渐清晰。它的形状像极了古籍中描述的&34;城郭&34;,冰壁表面流动着诡异的蓝紫色光芒。林寒的心跳陡然加快,他想起《子不语》里严道甫见到的冰山奇观。
&34;全体弃车,步行前进。&34;林寒当机立断,&34;注意保持队形,每五分钟报一次位置。&34;
队伍在冰川裂缝间艰难跋涉,量子热成像仪显示前方三百米处存在一个温度异常区。当他们穿过最后一道冰瀑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前是一片直径超过两公里的黑色冰湖,湖面如镜面般平静,却散发着刺鼻的硫磺味。
&34;检测到甲烷浓度超标!&34;陈墨的尖叫声混着风雪传来,&34;湖底有强烈的生命信号,但基因库未匹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