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的胜利钟声余音未散,城中却并未被胜利的喜悦彻底冲昏头脑。朱权深知,这不过是漫长斗争中的一次小胜,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在王府的议事厅中,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权和一众幕僚凝重的面庞。
“此次虽击退敌军,但蒙古部落的野心绝不会就此熄灭,他们必然还会卷土重来。”朱权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打破了长久的沉默。
一位幕僚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我们虽有准备,但兵力和物资储备仍显不足。而且,朝廷那边虽惩处了郭资等人,但难保不会有其他人暗中作梗。”
沈书瑶轻轻皱了皱眉头,开口道:“依我之见,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军事防御,另一方面也要在朝廷中稳固我们在朝中的地位。”
朱权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沈书瑶,眼中满是信任:“书瑶所言极是。只是朝堂局势复杂,行事需万分谨慎,切不可再陷入新的政治漩涡。”
就在众人商议之际,一名侍卫匆匆走进议事厅,呈上一封密信。朱权接过信,脸色瞬间变得更加凝重。信中提到,蒙古部落中一股更为强大的势力正在悄然崛起,他们不仅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还在暗中联络其他部落,意图再次对大宁发动大规模进攻。
朱权将信的内容告知众人,议事厅内顿时一片哗然。“王爷,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一位将领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我们要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还要与周边卫所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抵御外敌。”
朱权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既要积极备战,又不能让朝廷误解我们有拥兵自重之嫌。一切行动,都要严格遵循朝廷规制。”
为了加强军事防御,朱权开始在大宁境内招募新兵。他亲自前往招募现场,向百姓们讲述大宁的局势和保卫家园的重要性。百姓们纷纷响应,一时间,报名参军的人数远超预期。朱权挑选出一批身体素质良好、意志坚定的青年,组成了一支新的军队。
在训练新兵的过程中,朱权严格按照朝廷的军事典制进行。他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教官,对新兵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每天清晨,军营中便响起了整齐的口号声,士兵们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着队列、格斗、射箭等训练。朱权时常亲自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