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大宁战场的硝烟历经数载已然彻底散去,可北疆重镇大宁依旧留存着战争的疮痍。百姓们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艰难生活,脸上满是疲惫与迷茫。朱权作为宁王,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大宁以来,努力稳固根基,虽尚未完全站稳脚跟,但已积极投身于地方事务。他站在王府的高台上,俯瞰城中景象,深知大宁局势仍不容乐观,外部北元势力虎视眈眈,内部民生亟待恢复,自己身为藩王,处境微妙且责任重大。
黎明前的黑暗尚未褪去,大宁王府一片寂静,沈书瑶已悄然起身。作为现代医术精湛的女兵王,高强度的训练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此刻,她身着轻便练功服,来到王府后院隐蔽角落,熟练地舒展身体、活动关节,一套拳法虎虎生风地展开,踢腿刚劲有力,汗水很快浸湿额头,却未曾停下。她呼吸平稳有力,一招一式饱含专注与坚韧,仿佛在与无形的敌人搏斗,每一次发力都带着对未知挑战的不屈。
晨练结束,沈书瑶快步回房,迅速洗漱、换衣、梳理发髻,便投身王府事务。她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快速检查厨房食材,三言两语与厨师敲定膳食安排,又匆匆前往库房,目光敏锐地核对账目、盘点物资,指出绸缎数量问题后,便赶去花园,简单叮嘱几句便转身离开。
忙碌间隙,沈书瑶听闻有百姓在之前战乱的遗留隐患中受伤却缺医少药,医者仁心的她决定利用自己的医术帮忙。她翻找出王府仓库中储存的药材,凭借记忆中的现代医学配方和古代的炮制方法,精心制作了一批便携又实用的伤药。
沈书瑶带着伤药来到书房。此时朱权正眉头紧锁,专注地研究着边境防御的布局图,桌上还零散放着一些民生奏折。书房里气氛凝重,只有轻微的纸张翻动声。沈书瑶轻轻推开门,柔声说:“王爷,歇会儿。我刚制了些伤药,如今还有百姓因之前战事受伤,可安排人分发救助。”
朱权抬起头,疲惫的脸上浮现温柔笑意:“书瑶,还是你想得周到。”他拉过沈书瑶的手,稍作休息后,沈书瑶神色认真:“王爷,如今大宁局势渐稳,是时候大力安抚百姓,重建大宁了。这既能收拢民心,也能让朝廷看到您的忠心与能力。”朱权微微点头,目光坚定:“你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