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沉,万籁俱寂,唯有王府书房内烛火摇曳。沈书瑶紧紧攥着萧烬羽托人送来的密信,信纸被她捏得微微发皱。她双眉紧蹙,在房中急促地来回踱步,脚步声在寂静夜里格外清晰。时而抬手轻抚鬓角,时而停下望向窗外,眼神中满是纠结与挣扎。脑海里,朱权与她商讨政务时专注的神情,和萧烬羽儿时与她嬉笑玩闹的画面不断交织。她咬着下唇,内心五味杂陈,既盼着与萧烬羽重逢,又忧虑这会给朱权和大宁带来未知的变数。
书房中,朱权一袭月白色长袍,身姿挺拔如松。他微微颔首,沉稳地对身旁的林公说道:“林公放心,大宁诸事皆按朝廷规制与民生需求妥善安排,我自当如实相告。”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彰显出他身为藩王的从容与底气。说罢,他转身看向正焦躁踱步的赵锐,目光温和而坚定:“赵锐,你也莫要急躁,一切按计划行事。”赵锐身形魁梧壮硕,脸上写满了焦急,听到朱权的安抚,他挠了挠头,憨厚地点点头,可双手依旧不自觉地紧攥着刀柄,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安。
沈书瑶轻手轻脚走进书房,她身着淡粉色罗裙,步履轻盈得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双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声音轻柔如呢喃:“王爷,夜深了,喝口参汤,歇一歇吧。”朱权闻声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暖的笑意:“书瑶,又要你费心。这几日,你也累坏了,早些歇息。”沈书瑶微微摇头,将参汤放在桌上,目光坚定:“王爷为大宁操劳,我怎能安睡?我想着,或许能帮您再整理资料,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朱权心中一动,这个女子自嫁入王府,总能敏锐捕捉关键。王府规制森严,女性不得干政。沈书瑶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曾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学士,家学渊源,自幼饱读诗书,对政务有着独特的见解。正因如此,朱权身边虽不乏幕僚,但沈书瑶的想法总能给他带来新的思路。她明白其中利害,每次有了想法,都会先私下整理成详细的文稿,趁无人时交给朱权,只轻声提点几句。朱权看后若觉得可行,便会在与幕僚商议时,将这些见解以自己或幕僚的名义提出。就像上次税收调整方案,沈书瑶从民生角度出发,提出减轻农户赋税、鼓励商业发展的建议,朱权深受启发,与幕僚探讨完善后,才形成最终方案。为了不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