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的局势暂时稳定,然而朱权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宁静。随着蒙古部落的败退,朝廷内部对于大宁贸易和军事战略的讨论却愈发激烈。朱权在王府书房内,再次召集幕僚商议应对之策。
谋士陈远一脸忧虑地开口:“王爷,此次战事虽胜,但朝廷中以郭资为首的势力仍在不断施压,对大宁贸易诸多刁难。如今朝堂之上,他们正鼓动削减大宁贸易特权,甚至建议撤换王爷您对大宁的管辖。”
朱权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郭资等人,无非是为了维护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大宁贸易繁荣,触动了那些依赖传统贸易模式的权贵。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朝廷看到大宁贸易对国家边防和经济的重要性。”
幕僚张昭起身说道:“王爷,依属下之见,我们可以整理大宁贸易开展以来对边防物资供应、地方税收增加以及百姓生活改善等方面的数据,呈递给朝廷,以事实说话。同时,加强与朝中支持大宁发展的大臣联系,形成合力。”
朱权点头表示赞同:“此事就由你负责,尽快整理详细资料。另外,与朝中几位忠直大臣的联络也不能松懈,务必让他们清楚大宁的实际情况。”
沈书瑶此时也开口道:“除了朝堂上的应对,大宁内部也需加强管理。贸易规范和税收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不能给郭资等人留下把柄。”
朱权看向沈书瑶,眼中满是信任:“侧妃所言极是。你负责贸易规范的梳理,我安排王府审理所配合你,务必让大宁贸易在制度上无懈可击。”
就在众人商议之时,王府侍卫匆匆来报:“王爷,都察院御史袁泰求见。”
朱权微微一怔,随即说道:“快请袁御史进来。”
袁泰走进书房,神色复杂。他先是向朱权行礼,然后说道:“王爷,此次来是有要事相商。朝廷近日对大宁事务关注度极高,我在调查过程中,虽发现大宁贸易和军事防御有诸多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郭资等人抓住不放,在朝堂上大肆渲染。”
朱权面色平静:“袁御史,本王治理大宁,自问尽心尽力。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御史直言,本王定当改正。”
袁泰点头:“王爷,大宁贸易虽繁荣,但部分商户在税收申报上仍有不实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