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世界名人史 > 第34章 儒光耀汉的董仲舒(2/6)
董仲舒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之中。他四处奔波,搜集各类典籍,不仅有儒家经典,阴阳五行、道家、法家等学说的着作也堆满了他的书房。

    夜晚,万籁俱寂,只有他的书房还亮着如豆的烛火。他时而奋笔疾书,在竹简上记录下瞬间的灵感;时而紧锁眉头,在房中踱步沉思。为了求得学问上的精进,他常常与当地的学者展开激烈的辩论。

    一次,与一位推崇黄老之学的学者探讨治国之道,对方说道:“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这才是治国的根本之道,百姓无需过多约束,自会安居乐业。过多干预,反而扰乱自然秩序。”

    董仲舒则反驳道:“先生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大汉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情况复杂。若无为而治,恐难以应对诸多事务。比如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苦不堪言,此时若不加以管控,社会怎能安定?儒学强调积极入世,以仁义道德规范百姓言行,以礼义廉耻引导社会风气,方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对方皱眉道:“但儒学规矩繁多,是否会限制百姓自由?”

    董仲舒微笑着解释:“非也,这些规范并非限制,而是引导。百姓在遵循仁义礼智信的过程中,能明辨是非,获得内心的安宁与自由,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两人从清晨一直辩论到日落,尽管最终并未让对方立刻信服,但董仲舒凭借扎实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也促使他对自己的学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完善。

    建元元年,汉武帝为选拔贤才,下诏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听闻此消息,深知这是一个将自己的学说推向天下的绝佳机会。他精心撰写了《天人三策》,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抱负,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肃穆。董仲舒稳步走上前,深吸一口气,开始从容不迫地阐述自己的思想。他主张“天人感应”,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天乃万物之主宰,其意志通过各种自然现象向世人彰显。若君主施行德政,关爱百姓,天便会降下祥瑞,如灵芝现世、甘露降临,以示嘉奖;若君主失德,贪图享乐,不顾百姓疾苦,天亦会降下灾异,如地震、旱灾,予以警示。此乃天对君主的殷切期望与引导,时刻提醒君主敬畏天命,以民为本。”汉武帝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