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财政会议的讨论,或许会引起文官的反对,但说到底都是辩论,绝不是利益之争。
和当初争论王越有本质的区别,因为这不撬动任何阶层的任何利益。
至于商人阶级……不好意思,士大夫从未将这个群体放在眼中过!
现在商讨争论的,顶多也不过礼法,因为朱元璋规定过士农工商阶层,将商人的地位给无限贬低,文官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抬高商人地位的借口,只要能说的通说得过去,不至于让他们在史书上被骂,那就足够了!
他们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和皇室闹翻,稍稍权衡利益得失就能知晓,这并不值得,谁也不是傻子,事不关己为什么要去冒顶罪皇室的风险呢?
这也是朱厚炜为什么要讨论这场财政会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利益攻击,他自信会得以实施,因此才有讨论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的治理,仅仅靠着皇室是没用的,就比如今日财政会议,当所有大方向的国策商讨出来,具体实施还需要刑部、户部、内阁一同去完成细节。
这也是人才的重要性,如果高层们都是一群尸位素餐胸无点墨之吏,很多政策是没办法高效的实施下去。
为什么弘治皇帝处理文官的时候都会那么谨慎?因为这些领导班子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政治嗅觉,还需要具备真材实料的能力!
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时,他们能高效的完成上层的政策,这种人才就绝对可以用!
如果都是张璁和陈玉这样只知阿谀奉承却在办实事时欠能力的人,那这个国家也就彻底完了。
执政者需要的人才是多样性,都是一群只知谄媚逢迎的官吏,那这个朝廷领导班子一定是失败的,但如果都是知晓办事却无法揣摩皇帝的刚直臣僚,这个领导班子对皇帝来说也是失败的!
有人说战争是有暴力美学的魅力,但实则政治斗争是远比战争更残酷的另一种暴力美学!
朱厚炜将所有商业税收规划征收的逻辑和盘托出,户部官吏奋笔疾书,高层如韩文和林泮这些人很快就能揣摩明白朱厚炜的用意。
外行看热闹,只有真正的内行才知晓朱厚炜做出的这些财政商税决策是有多么的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