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和想明白其中道理后,整个人都不由有些颤抖起来,端着茶盏打算平息一下心中紧张,但手却不自觉的抖动起来。
只希望蔚王口中所谓的利国利民农具不过只是小孩的玩具,如此他才能好反驳。
……
当工部尚书听闻王本和并没有给内宫监制造代耕架的时候,他几乎一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蔚王对工部不满。
不然皇上不会特地让太监来工部索要代耕架,现在工部拿不出来,他工部尚书怎么对皇帝解释?
总不能说工部将你二儿子当成小屁孩子,根本就没重视过吧?
工部侍郎有些担忧的问曾鉴道:“曾尚书,这该如何对皇上解释?”
曾鉴沉思片刻,道:“如实说!”
“若此农具真有作用,那王郎中就被下放吧。”
工部侍郎道:“可如此以来,大人您在工部的威望……”
毕竟工部郎中王本和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要是这么轻易被下放离去,工部诸官吏还能畏惧工部尚书曾鉴的权威么?
曾鉴哼了一声,道:“还要什么威望,王本和就不是当官的料,继续留他在工部迟早会害了本官!”
这话倒不是气话,一介工部郎中,好歹也是五品官,都做到这个级别了,居然还公私不分,还将自己的私怨带入到工作中来,这谁敢留他?
“成了,老夫入宫一趟。”
曾鉴急冲冲的朝乾清宫走去,找到弘治皇帝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听完后,笑了一下,道:“哦,朕知晓了,成了,天色不早了,此事明天再说吧。”
“微臣告退。”
曾鉴知道,弘治皇帝虽然表现的平和,但内心绝对憋着气呢。
翌日一早。
弘治皇帝单独召了内阁六部都察院部院高官,商讨了安南、占城和西南土司的公事后,便笑着道:“今日朕带诸位去一趟万岁山看一样东西。”
一众高官一脸疑惑,不过工部尚书曾鉴心知肚明,他知道这一次恐怕谁也保不住工部郎中王本和了。
弘治皇帝这分明是在给他的小儿子出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