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其中一个侍女微微拔高的声音吸引了卫子夫的注意:“什么!诸邑公主?”
“嘘!”似乎是另一个侍女在提醒对方小声一点。
听到诸邑的名字,卫子夫隐隐有些不安,便扶着墙轻轻的朝拐角处走去,这样,两人的交谈声便清晰了。
“你说的是真的吗?真的是诸邑公主?”虽然压低了声音,可卫子夫还是听出来对方的声音里充满了不敢相信。
“真的!我当时就在屋外,亲耳听到我们家大人和夫人说的!我可是丞相府的人,我们家大人说的能是假的吗!”这个侍女的话语里充满了傲慢。
丞相?丞相为何会提到诸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卫子夫心中更加疑惑了,连忙继续凝神细听。
“所以,长安城内最近发生这么多事,真的与诸邑公主有关?”
“何止是长安城,我们大人说了,自诸邑公主出生以来,我们大汉朝就没有太平过,这些都是因为诸邑公主的命数不好,与大汉朝的国运相冲了!”
“哎呀!那皇上知道吗?”
“皇上当然知道,那位李道长跟皇上说这件事时,我们大人就在一旁,亲耳听到的!”
卫子夫愣了,皇上他知道!
“怎么会这样,我们夫人之前还说宗族里有个男孩,和诸邑公主年岁相近,说不定日后还能娶到公主成为皇亲呢!”
“那你可得赶紧劝你家夫人打消这个念头,我们家大人说,道长算过了,若想保住大汉朝的国运,每逢祭祀等重大活动,诸邑公主均不得参加,也不能为诸邑公主大操大办,你说,这样一位公主,注定会是一位不受宠的公主,若娶回去,只怕还会累及夫家啊!”
“对对对,你说得对,我听说太常大人家有位庶出的孩子就是这样,他……”
后面她们再说什么,卫子夫已经听不清了,她只觉得她们的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她的头有些晕。
诸邑命数不好?与国运相冲?皇上还知道这件事?
越来越多的疑团终于清晰了。难怪诸邑过完周岁生辰后,皇上对她的态度转变的那么大,原来是因为他那个时候已经知道了,这个孩子会影响大汉朝的国运!
也难怪诸邑再过生辰的时候,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