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书时有没有让你笑出声的段落?]
谢光阴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楚国打随国说的那句“我蛮夷也。”毕竟往前推他也是楚国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你说你无罪,那咋了。我是蛮夷听不懂。”这就是我们楚国人的淳朴民风。只要我没有道德你就无法道德绑架我。
樵夫背捆荆条而笑,那笑分明是自豪与些许戏谑:“中原斥楚人‘断发文身’,然我等斩榛莽、驱犀兕,披发方利涉草泽。周公制礼,可曾替楚人除过瘴疠?”
“既然没有为甚还要遵守那什劳子道德礼法?我大楚自有国情!”
至于楚国君主的言论更是大型双标现场:
“以蛮夷为盾”面对中原道德指责时,常以我蛮夷也卸去礼法约束。就像如楚武王称王时就曾直言“我蛮夷,不与中原之号谥”
而到了对外争取利益时,立场就瞬间切换:争夺霸权时就强调“我亦周室旧勋”在夷夏身份间灵活切换。主要看哪个方便利用。
谢光阴一条一条往下翻,从原本教科书上的时间线和考试中跳脱出来,像看寓言小故事一样开怀。而天幕底下的有些人则开始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黑历史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
可谓是大型社死现场。
[“姚苌称帝之后宴饮群臣,酒酣之际对群臣说:“诸卿和朕以前都是北面事秦的,现在突然变成了君臣,不觉得羞耻吗。”
一个叫赵迁的大臣就说“天不耻以陛下为子,臣等何耻为臣。”
姚苌大笑。]
姚苌嘴角凝固了,他下意识看向史官。史官依旧哆嗦着在接着写下帝大笑,赏赵迁金十镒,就是这手不听使唤,这笑写的和哭差不多。
姚苌的嘴角还僵在半空,眼尾已瞟见史官笔下那个歪扭的“笑”。
他忽将犀角杯往案几重重一磕道:“赵卿此言深得朕心!当赏…赏金饼十枚!”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若是自己恼羞成怒,岂不更是落人口实?已经被吓醒了他,自己做出了最合适的反应:
“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