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日,天津卫潞河东岸的张家堡上,闯王的红底黑字军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这座千年古镇的新主人。
曾经繁华热闹的街市,如今只剩下零星几个小贩,蜷缩在街角叫卖着廉价的粗粮和咸菜。横七竖八的街巷两旁,店铺大多紧闭着斑驳的木门,商贾们早已远遁他乡,或是迁至潞河西岸的王庆坨谋生。
“这张家堡,怕是再难恢复往日的盛况了。”一个身穿蓝色长袍的中年文士站在街角,望着眼前萧条的景象,轻声叹息。
这人正是张家堡现任百户张宗保。他们张氏一族自洪武年间就在此扎根,世代担任百户之职,至今已传承了十五代。虽然张宗保身为武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人,一手好诗词在天津卫士林中颇负盛名。
“大哥,形势已经明朗,咱们必须早做打算啊。”他身旁的青年男子压低声音道。这是他的堂弟张宗义,是在天津卫城中颇有威望的士林领袖。
张宗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你说得对。这天下,怕是要变天了。”
就在昨夜,大顺军趁夜色攻入张家堡。张宗保见势不妙,立即率族人投诚。没想到大顺将领郝摇旗却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大明太子朱慈烺可能正带着崇祯皇帝,在逃往天津的路上。
“若能助大顺军擒获父子二人,这可是封侯拜相的大功啊!”郝摇旗当时意味深长地说道。
张宗保心中五味杂陈。他虽为明廷武职,但眼下形势,若不及时改弦更张,恐怕全族都要遭殃。乱世之中,唯有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就算他不顾自己,全族老小的性命他也不能不顾啊!思及此,他当即表态愿意协助大顺军。
三月二十四日清晨,张氏兄弟带着天津兵备道原毓宗、巡标杨维翰一行人,骑着快马直奔张家堡。路上,张宗义忍不住问道:“大哥,你说咱们这么做,会不会太过”
“已经没有退路了。”张宗保打断道,目光直视前方,“形势比人强!要么随大势而动,要么全族覆灭。”
与此同时,潞河西岸的王庆坨城头上,曹家的家丁们正强撑着疲惫的双眼值守。他们已经整整一天一夜未合眼,但谁也不敢懈怠。城中可是藏着天子和太子啊!
“又来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