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祯带着残部逃至德胜门,谁知德胜门城门紧闭,守军不开门。李国祯只得又带着残部绕行至朝阳门。一路上,他看到许多百姓也在往城里逃难,场面混乱不堪。
当他终于抵达朝阳门瓮城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愣在原地。
三百余披甲精骑整齐列阵,与逃难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个士兵都散发着久经沙场的杀气。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马匹喷着白气,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瓮城内还停着数十辆马车,装满了行李物资。四周有净军巡逻把守,秩序井然。
“这是”李国祯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还未等他回过神,就见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将大步走来,操着浓重的辽东口音:“可是李总戎?在下护卫大营副将吴三辅,奉抚军总督太子令,征调总戎家丁!李总戎请速去阜成门觐见!”
“太子?抚军总督?”李国祯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吴三辅没有多言,挥手示意身后的士兵。几个兵丁抬来一个箱子,打开后,白花花的银锭刺得人眼晕。这些征兵赏银足有数千两之多。
“每人预支十两,上阵一天另算一两。”吴三辅简短说道。
李国祯不敢耽搁,让家丁们登记领银,自己则匆匆赶往阜成门。一路上,他看到许多街巷里都排起了长队,都是来应募的百姓。
“太子殿下早有准备啊”李国祯暗暗感叹。
来到阜成门城楼下,李国祯远远望见城楼前排起的长队,蹙眉驻足。
那条通往城楼的石阶上,朝廷命官们衣袍飘飘,结成了一条移动的长龙。平日里那些惜财如命的官绅,此刻竟然争先恐后地往上挤,生怕落在人后。
“真是奇了”李国祯喃喃自语,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就看到了全副武装的朱纯臣。这位成国公穿着祖传的明光铁甲,胸前挂满勋章,本该威风凛凛,此刻却是满头大汗,气喘如牛。
“襄城伯来得正好!”朱纯臣也看到了他,一屁股坐在台阶上,摘下头盔擦汗,“快替我巡城吧,本公都快累死了”
“究竟是什么情况?”李国祯好奇地问。“听闻太子殿下在城楼上?”
“正是,是太子殿下招你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