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武昌府的官员们坐立不安。衙门里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揣测皇帝的心思。
皇帝来了就砍了张德山,然后就躲在楚王府不见人。这让他们捉摸不透,只能提心吊胆地等待。有人说皇帝是在养精蓄锐,准备大开杀戒;也有人说皇帝是在给他们机会,看谁先认罪。
按察使杨文岳和都指挥使李清更是坐不住了。杨文岳整日把自己关在家中,据说正在准备一份详细的解释奏疏。李清则四处走动,试图打探消息。两人各自准备了一大堆推脱之词,生怕成为下一个张德山。
其他官员也都不敢闲着,纷纷写好了奏疏,准备把责任往这两人身上推。整个武昌府的官场,俨然成了一个即将爆发的火药桶。
就在这时,李自成杀了库大使的消息传来,瞬间引爆了整个武昌府。
“这李自成太猖狂了!”有官员拍案而起。
“他凭什么随意杀害朝廷命官?”又有人愤怒地质问。
“必须上书弹劾!这是在挑战朝廷威严!”更多的声音此起彼伏。
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和南京。两京的官员们仿佛找到了突破口,纷纷上书弹劾李自成。奏疏如雪片般飞向武昌,每一份都写得义正言辞。
五天后,大批弹劾奏疏送到了武昌府。崇祯让人将参与弹劾的官员名字一一记录下来。京城聚集了一百三十二位精英人士,南京三十人,每一个都被仔细标注了官职和来历。
“这些人,”崇祯看着名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就这么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
张之极站在一旁,看着皇帝的表情,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他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准备如何处置李自成?”
“你也怕朕杀他?”崇祯转头看向张之极。
“臣不敢。”张之极连忙低头。
崇祯轻笑一声:“朕若真要杀他,何必等到现在?这些人越是着急,越说明朕做对了。”
书房里安静下来,只剩下外面传来的鸟鸣声。崇祯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树上有几只麻雀在跳跃鸣叫。
“你说,这些鸟儿为什么叫得这么欢快?”崇祯突然问道。
张之极一愣,不知该如何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