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宗眼睛一亮:“所以陛下是要”
话未说完,又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陛下,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的奏疏。”
崇祯接过奏疏,快速浏览。郑三俊的奏疏写得很委婉,但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认为这些新兴商品会冲击传统手工业,影响民生。
“让他们担心去吧。”崇祯将奏疏放下,目光又落在窗外纷飞的雪花上。
工业化的浪潮已经掀起,这些传统的思维,终将被时代淘汰。就像窗外的雪花,看似柔软无害,却能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压垮一切阻挡在前方的障碍。
“陛下,吏部那边又来人了。”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是两位御史又打起来了。”
崇祯摆了摆手:“让他们自己解决。”
孙承宗在一旁补充道:“听说这次是为了一个县令的位置。张御史说那是他表弟应得的,李御史说是他儿子该坐的。”
“表弟?儿子?”崇祯冷笑一声,“朝廷官位,什么时候成了他们的私产了?”
“陛下,要不要”
“不用管。”崇祯打断道,“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越好。”
孙承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看着崇祯的背影,总觉得陛下今天有些不同。那种淡然的态度下,似乎藏着什么计划。
殿外的雪越下越大,朝堂上的争斗也越演越烈。但在这看似混乱的表象下,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就在这时,又一份奏疏送到。这次是工部的消息,说是新建的制造局已经开始试产。第一批香皂和卫生纸即将投放市场,价格只有市面上的三分之一。
崇祯看完奏疏,嘴角微微上扬。窗外的雪依旧在纷纷扬扬地落着,但他的心却异常平静。
改革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任何人都无法阻挡。那些在朝堂上争权夺利的人,还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变革即将来临。
当天下午,又有十几份弹劾奏章送到。有人弹劾徐光启不尊祖制,有人弹劾孙承宗蛊惑圣听,甚至还有人说新政会亡国亡家。
崇祯将这些奏章随手放在一边,继续批阅其他公文。
可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和钱龙锡的奏疏,都提到了同一件事。
崇祯坐在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