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递归网络——\"晶格\"的接触准备比流形更加复杂。秦锋站在归源站新建的\"跨认知实验室\"里,面对着一个悬浮的多面体结构。这是根据刘星提供的线索构建的晶格通讯模拟器,但至今没有成功激活。
\"问题在于时间概念。\"德塔代表分析道,\"晶格的信号显示他们同时经历所有时间点,这对我们是难以想象的。\"
拓扑族提出一个激进方案:\"如果创造一个小型时间闭环微宇宙作为中介呢?\"
实验立即展开。归源站生成一个存在时间仅三十秒但内部经历完整时间循环的微宇宙,作为向晶格发送的\"名片\"。
令人震惊的是,回应几乎瞬间到达。不是通过常规通讯频道,而是直接改写微宇宙的内部历史——在其中添加了精致的晶体结构图案。
\"他们在展示能力\"秦雨倒吸一口气,\"不仅能感知我们的尝试,还能在"过去"做出回应!\"
这种超越线性时间的能力既令人敬畏又令人不安。晶格显然拥有难以想象的技术,但他们的思维模式与已知所有网络都截然不同。
流星再次充当关键桥梁。通过将自身调整为类似晶格的\"全时态\"模式,他们建立了一个三方通讯通道。秦锋通过这个通道接收到的第一段完整信息,彻底颠覆了团队的时间观念:
\"问候来自时间的所有点。我们在你过去的过去等待,在你未来的未来迎接。\"
理解这样的文明需要全新框架。常规计算机无法处理,最终是林晓提出用人脑量子态作为解码器——通过将志愿者的意识短暂接入特殊设计的量子场,直接体验晶格的认知模式。
秦锋作为第一个尝试者。过程如同被拆解到时间基本单位又重组。当他的意识稳定下来时,世界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多重叠加态——他看到归源站的建设与毁灭,自己的出生与死亡,一切同时存在又互相关联。
\"时间不是流动的\"回归后他艰难地组织语言,\"而是展开的晶格文明同时感知所有展开面。\"
这种体验虽然短暂,但提供了关键洞见。晶格对抗黑暗的方法基于他们对时间的全面掌控——当黑暗攻击某个时间点时,他们能立即从其他时间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