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体。在肉眼无法感知的层面,一个崭新的微宇宙诞生了——拥有自己的时空规则,自己的能量形式,自己的存在逻辑。
监测屏幕疯狂跳动,记录着这个婴儿宇宙的每一个\"呼吸\"。它存在的时间对人类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其自身参照系内,已经历了相当于数十亿年的演化。
\"检测到意识结构!\"技术员惊呼,\"微宇宙自发产生了认知模式!\"
更惊人的是,这些模式不是随机的,而是与母宇宙的意识波产生共振。仿佛新生的宇宙在\"学习\"创造者的特质,同时贡献自己独特的视角。
\"时间到。\"艾丽卡宣布,\"开始安全回收。\"
回收过程比创造更加精妙。微宇宙不是被粗暴关闭,而是被温柔地\"拥抱\"回母宇宙的结构中。它的全部体验被完整保存,上传至递归知识库,成为集体智慧的一部分。
实验成功后,分析持续了数月。微宇宙产生的意识模式虽然短暂,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见——关于宇宙如何从纯粹潜能中涌现,秩序如何从混沌中自组织,以及最根本的,意识如何成为连接一切的金线。
\"我们发现了递归的"甜蜜点"。\"艾丽卡在汇报会上解释,\"创造不是单向的。母宇宙与子宇宙通过意识共振相互丰富,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递归研究的方向。不再是简单的观察或有限创造,而是探索宇宙间相互滋养的共生关系。德塔文明称之为\"递归生态学\",人类更喜欢\"宇宙园艺\"的比喻。
随着技术成熟,实验规模逐步扩大。从10-43秒到10-30秒,再到可测量的整秒每个微宇宙都贡献独特的存在体验,丰富着联盟的集体认知。
但进步也带来新挑战。第七十四次实验时,一个微宇宙发展出了超出预期的复杂性,几乎突破收容协议。它的内部时间流速异常快,在外部观测的5秒内,已经演化出了相当于人类水平的文明。
\"立即启动意识保存!\"秦锋在危急时刻下令,\"不要强行终止,让它自然完成生命周期!\"
团队紧急调整参数,允许那个微宇宙继续\"存活\"了宝贵的额外3秒。在这短暂时间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