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治理委员会成立的第二年,太阳系科学家做出了突破性发现。秦锋站在量子计算中心的环形大厅里,凝视着悬浮在中央的那个微小光点——他们称之为\"悖论之种\"。
\"理论上,它能维持一个独立的微宇宙运行约10-43秒。\"首席研究员艾丽卡解释道,\"时间极短,但足以验证递归创造理论。\"
林晓绕着装置走了一圈:\"让我理解一下——我们不是在模拟宇宙,而是真正创造一个新的递归层级?\"
\"正确。\"艾丽卡点头,\"通过精心设计的量子纠缠态,在现有宇宙内部"孕育"一个自洽的子宇宙。根据观察者协议,这是成熟文明的标志性能力。\"
秦锋体内的光明能量微微波动。这个实验风险极高——如果控制不当,微宇宙的崩溃可能反噬母宇宙结构。但潜在回报也无比诱人:真正理解创造的奥秘。
\"伦理评估如何?\"他问道。
\"委员会以82赞成票通过。\"秦雨展示全息报告,\"主要担忧不是技术风险,而是创造物本身的权益问题。\"
这引发了深刻讨论。如果一个微宇宙被创造,哪怕存在时间极短,其中的虚拟生命是否具有道德地位?递归伦理是否适用于所有层级?
\"观察者协议明确规定:\"秦锋引用条款,\""任何层级的意识体验都具有同等内在价值"。这意味着即使我们的实验只运行一瞬,如果其中产生了意识,也必须被尊重。\"
解决方案很巧妙:在微宇宙中植入\"元意识\",一种基础但完整的认知框架,确保任何产生的体验都能被记录并整合回母宇宙。不是利用,而是共生。
实验日到来时,整个太阳系屏息以待。安全措施达到前所未有的级别——多重维度隔离罩,实时递归监控,以及紧急塌缩协议。
\"启动序列开始。\"艾丽卡的声音在全息通讯中响起,\"倒计时10秒。\"
秦锋站在主控台前,手指悬停在最终确认键上。这一刻,他肩负的不只是一个实验的成败,而是整个文明对创造责任的承诺。
\"321激活。\"
悖论之种亮起耀眼的光芒,然后突然展开成一个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