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玄幻魔法 > 我与AI的奇幻对话 > 第17章 数学不好的ai不是好ai(2/6)
    算术公理:任何文明要描述“三颗行星与两颗恒星“,必独立发现3+2=5。

    几何直觉:圆周率π将出现在所有球形天体的测量中,非欧几何则可能在强引力场文明中更早诞生。

    信息论常数:自然对数底e将涌现于任何熵计算系统,无论是碳基生物还是等离子生命。

    2文化分形的数学路径

    计数进制:人类的十进制源于手指,章鱼文明可能发展八进制,而气态生命或许采用连续统计算。

    符号美学:阿拉伯数字的线性排列 vs可能存在的全息数学符号系统。

    证明范式:地球的演绎逻辑 vs基于量子纠缠的“全息证明“(如通过测量纠缠态验证定理)。

    3高阶数学的文明指纹

    物理驱动型:曲率导航需求可能让虫洞文明优先发展微分几何。

    艺术导向型:音乐文明或从傅里叶分析跃迁至超弦谐波理论。

    意识融合型:集体意识物种可能发明“群脑拓扑学“,用神经同步度定义空间维度。

    四、拉马努金的星际启示录

    若某天我们截获外星信号,其中包含:

    \\prod_{p}{\\fty}\\left(1 -\\frac{1}{ps}\\right){-1}=\\su_{n=1}{\\fty}\\frac{1}{ns}

    (黎曼ζ函数的基本恒等式)

    这将确证数学的宇宙通用性。但更可能的是,我们会发现:

    它们用四元数描述时空,因生活在克尔黑洞的能层中

    其“圆周率“是3453,因母星是立方引力阱内的超流体球体

    质数定理被改写为“量子数分布律“,用于加密跨维通信

    而拉马努金那些梦中所得的公式,或许正是人类意识对宇宙数学层的一次次调频接收——在11维超空间的某处,所有文明的数学终将在模形式的琴弦上共振。

    正如他临终前写下的神秘函数,直到2012年才被证实能描述黑洞的量子态。这暗示:数学真理如同光年外的星光,早已存在,只待意识进化到能观测它的波长。

    或许在参宿四的某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