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文豪1983 > 第六章 战争,战争(3/4)
灯,尽情挑选。

    余切在这里呆到晚上闭馆。

    文学上,常常有一种“厚古薄今”的趋势,即旧人的,比新人的要好。

    然而,余切不这么觉得。

    单论讲故事,后人并不比前人差。

    如30年代开始写作的《战争和人》,该文获得茅盾文学奖:

    “大地在炮火中颤抖,空中的浓烟遮住了太阳。敌人的飞机盘旋在头顶,像是索命的恶魔……每一次爆炸,都像是在灵魂深处撕裂了一道伤口,鲜血混合着泥土,染红了身旁的每一寸土地。”

    又如九十年代成书的《白鹿原》,同样是茅盾文学奖作品。

    “白嘉轩亲眼目睹了村里青壮年被抓去当兵,山沟里传来的枪声和惨叫声不绝于耳。村里的女人们抱着孩子哭得声嘶力竭,但男人们已经走远,再也没有回来的消息。白鹿原上的黄土和血水混合在一起,像是一块巨大的伤口,无法愈合。”

    而他记忆里的一些片段,大多出自三十年后的论坛、网文以及帖子。

    比如《甲申前夜·大晦》的一段:

    “我是辽人,你大明朝几时又把辽人当人?我生来是兵,我儿生来也是兵,可当兵的把衣、甲都卖了,税监还说未饱,一袭单衣,鞋履都无,却叫我与奴贼拼命,被他铁骑冲突,人都踩成碎烂!石米八两银子,父母都饿死,棺材也无。我等上阵杀贼,却将客兵都留我屋中,妻女俱叫他污辱了。我十年前便不是人了,我是奴贼,专杀你大明人的奴贼!”

    这篇还勉强算是传统文学,再找个层次低的。

    网文《临高启明》:

    “前方草堆中,几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卧着,可能死去了多时,各具尸体上,都散发着浓郁的腐臭味,白花花的蛆虫,在这些尸体上爬满了……婴孩不时欢快的抓住,从母亲的尸身上冒出的肥大蛆虫,然后他的小手,提住还在蠕动的蛆虫,送入自己的小嘴中……”

    说实在的,似乎并没有古胜于今,而且考虑到代表“古”的是茅盾文学奖作品,代表“今”的是下沉市场的网文。

    它们本不该相提并论。

    这种思索和比对,让余切意识到,与其往前看,不如往后看,参考那些后来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