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投稿的《天若有情》,是一个后世看来普通的商业故事,剧情、人设相当程序化,放在眼下却会有奇效:
【华弟挟持了港地来投资的富家女乔乔,两人意外生情。】
【尽管身份悬殊,乔乔仍选择跟随华弟。然而他们的生活陷入危机,被迫走上逃亡之路……】
原剧情出自7年后的1990年在港地上映的同名电影,余切保留了其中爱情的主线,删去了过多的暴力和涉黑元素,华弟不再是个社团人士,而充其量只能算个争狠斗勇的小混混。
故事的最后一幕,富家女正准备和华弟结婚,然而华弟却在当晚搏斗中大脑受钝物击伤不治。
说明啥?
混黑不得好死嘛。
它写成小说会吸引人,不因为余切的文笔和润色,而因为符合了1983的政治正确:
当个老实人,别作死。
要是真有小混混看了小说,改变了人生轨迹,那我就功德无量了。
不求娶到港地富婆,至少不会吃花生米。
余切想到这里,使劲儿蹬了两腿自行车踏板!
“让一让!”
眼下万县城区遍布的大马路还没有出现,经过邮局的是一条狭长泥土路,时不时遇见少量客车、货车和自行车。
万县城区和乡村之间的运输更多依赖渡船或小型货车,长途运输则主要通过长江的水路航运。
本地人南下鹏城打工,抢到火车票之前得先抢到船票,哪怕是十年后,如果有冒险家去往魔都,得先祈祷水底下无数暗礁不让你船毁人亡。
这种现状,要等到三峡工程的提出,炸了从万县到临省的无数暗礁,才能够得到大幅改善。
这就是他现在的家乡,诞生过何其芳、刘孟伉的地方,如果把下边儿管辖的广大区县也算上,那还有个文坛大哥马识途。
作为小地方,此地似乎有点大帝血脉,然而,如今大帝血脉已有枯竭之势。
据他所知,四十年后,最有名的本地人是直播网红冯提莫。
文学?
四十年后还有文学吗。
去邮局的路格外漫长,天色渐黑,余切扭开手电筒取亮。
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