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狗儿巷的街坊邻里近段时日闲下来最爱聊的,头一个自然是城里闹哄哄议论不休的原布政使张大人的滔天恶行,其次嘛,便是秦家那个在大户人家里做工的阿姐回家来了这桩事。
秦家这家人很奇怪,平日里只有个十来岁的秦大郎照顾着五六岁的秦二郎,洗衣做饭,种菜喂鸡,跟个大人似的。
至于他家的大人去哪儿了,也没那起子刻薄人当真去问。若不是死了,哪个能丢下孩子不闻不问呢?
只是秦家兄弟二人如何能在此安身立命?众人猜测一来嘛,是秦家爹娘留有薄产,他们才能买下如今住的这处宅子,二来嘛,便是他们有个阿姐,在城里不知哪户人家做工挣钱养家。
这秦大姐平素很少回来,街坊邻里见过她的人不多,只是听秦大郎偶尔言语间提起,且也有人确实见过一模样俊秀的姑娘进出秦家。
只是秦大朗平素话也不多,口风又紧,但二郎年纪小守不住话,又有些憨傻,被套出话来原来他们阿姐在一大户人家里当丫鬟,过几年就要回来的。再问多的,他也不知道了。
这秦家原是外来户,搬来在这狗儿巷也才小几年的工夫,邻里间都不是很熟,秦家人口风越严,众人就越发对秦家阿姐好奇。猜她到底是在哪户人家做工,又猜她是不是给人做了小,还有的猜她怕是入了烟花巷柳,这才能把两个兄弟养的白白胖胖的。
于是近几日忽然有人发现秦家偶尔多了个女子出入,再一问秦大郎,果真是他阿姐回来了,这消息就跟长了脚似的,迅速在狗儿巷传了开来。
狗儿巷里也有那么几户家中有人在富户做仆役的,也知道寻常卖身做丫鬟的,就算签的活契,一般也要二十来岁主家才会放出府嫁人。
如今这秦大姐瞧着还未到外放的年纪,有那多嘴多舌的便又开始猜测,她定是在主家惹了祸,指不定是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想勾搭主子不成才被撵了出来了。
狗儿巷出了名爱讲是非的袁大娘提起这事儿便有精神,有鼻子有眼的侃侃而谈一番后,最后还要叹道,这种事儿难道还少了么?也是没法的事,毕竟有两个半大的兄弟要养呢!
这也都是些闲话,说久了没趣儿了,人们又不说了,又琢磨着是不是可以给这秦大姐说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