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魄的逃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贺氏作为政治家的果敢与智慧。事后,她轻抚着拓跋珪的头,目光坚定地说道:“为母者不惮生死,唯惧断汝复国之志。”
拓跋珪一路奔逃,终于抵达贺兰部。贺兰部是贺氏的母家,此时由她的兄长贺讷统领。贺讷见到外甥前来,张开双臂,热情欢迎,眼中满是疼惜与期望。然而,这温情之下,暗流涌动。贺讷之弟贺染干心胸狭隘,嫉妒心作祟,视拓跋珪为眼中钉、肉中刺,私下对部众说:“珪儿若长,必夺我贺兰部!”
来年春天,寒意尚未褪去,大地仍带着一丝萧索。贺染干竟率军气势汹汹地包围了拓跋珪的营帐,刀枪林立,寒光闪烁,喊杀声震得大地颤抖。那场面,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要将一切都摧毁殆尽。贺氏闻讯,心急如焚,她毫不犹豫地手持利剑,身姿矫健地闯入那森冷的包围圈,宛如一位无畏的战神。她目光如炬,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怒斥贺染干道:“我母子亡命至此,汝不念亲情反欲加害,置我于何地?”那声声质问,如重锤般砸在贺染干心头,令他内心不禁一阵慌乱。贺染干被姑母这强大的气势震慑,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如同被霜打的茄子,悻悻退兵。
但贺染干并未就此罢休,此后的日子里,他如阴魂不散的鬼魅,多次派刺客潜入拓跋珪帐中,妄图暗中取其性命。好在贺氏早有防备,她精心安排的卫士个个身手不凡,如同守护珍宝的金刚,一次次挫败了刺客的阴谋。
在贺兰部的几年时光里,拓跋珪母子依旧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贺氏一方面要维系与贺讷的亲密关系,为拓跋珪争取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要时刻防范贺染干的暗算,犹如在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即便如此,她也从未忘却对拓跋珪的培养。她耐心地教导拓跋珪研读《孙子兵法》和鲜卑律法,逐字逐句讲解,让他在知识的滋养中成长;同时带着他参与部落事务,言传身教,培养治国才能。在这艰难困苦中,拓跋珪逐渐成长,史载他“性沉默,有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这种隐忍坚毅的性格,正是在贺兰部的险恶环境中千锤百炼而成。
然而,刘卫辰对拓跋珪的恨意与忌惮如影随形,从未消减。这一日,狂风呼啸,风声如鬼哭狼嚎,仿佛是死神的前奏。乌云蔽日,厚重的乌云如同狰狞的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