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部与代国本就渊源深厚、关系错综复杂,贺氏满心期望在此能为自己和儿子寻得一丝喘息机会,恰似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之人望见一座遥远孤岛。然而,寄人篱下的生活,注定充满艰辛与无奈,犹如置身荆棘丛中,每一步都刺痛身心。独孤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对于这对逃亡而来的母子,部落众人态度各异。一些人念及往昔与代国情谊,抱着同情与接纳的态度,对贺氏和拓跋珪给予些许帮助与关怀,那关怀如冬日里一缕暖阳,虽微弱却给人带来一丝温暖;但也有不少人投来异样目光,甚至不乏冷言冷语,那些冷漠眼神和刻薄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深深刺痛着贺氏和拓跋珪的心。
拓跋珪在独孤部的日子,与在代国时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仿佛从天堂坠入地狱。他们不再有宽敞舒适、温暖宜人的居所,只能挤在狭小简陋的帐篷中。那帐篷破旧不堪,四处漏风,每到冬季,凛冽寒风如凶猛野兽般呼啸而过,冰冷空气无孔不入,像无数根冰针,刺痛他们的肌肤。拓跋珪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只能与母亲紧紧相拥,试图从彼此微薄的体温中获取一丝温暖,仿佛那是他们在这寒冷世界里唯一的依靠。饮食上,也不再有曾经的丰盛美食,通常只有粗茶淡饭,甚至有时还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为填饱肚子,他们不得不去寻觅一些野菜和野果,那苦涩味道,恰似他们此刻充满艰辛与无奈的生活。
在独孤部,拓跋珪不仅要忍受生活的困苦,还要面对其他部落子弟的欺辱。那些孩子仗着自己在部落中的地位,时常故意刁难、嘲笑拓跋珪。他们嘲笑他失去国家,是个落魄之人,在他们眼中,拓跋珪仿佛异类,是可随意欺凌的对象。
有一次,几个部落子弟心怀恶意,事先精心策划,在拓跋珪必经之路设置重重障碍。当拓跋珪毫无防备走过时,一下子被绊倒在地,膝盖和手掌擦破了皮,鲜血瞬间渗出,那殷红血迹在他稚嫩皮肤上格外刺眼。年幼的拓跋珪眼中闪烁着泪光,泪光中既有疼痛带来的委屈,又有对现状的不甘,但他强忍着没有哭出声。他明白,自己不能软弱,母亲需要他坚强,他肩负着代国复兴的伟大使命,如同一位小小战士,必须勇敢面对这一切。贺氏见儿子受伤,心疼得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她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她深知,在这艰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