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中选拔,以国家税收中一部分和平民学资共同供养这些人才,然后由礼部每年考核其所教授的学员成绩,优秀者留任,其余辞退。”姬长伯又踱步到另外一个提出异议的工部官员身边说道。
最后,姬长伯看了眼下方其他不同意的官员,眼中警告意味明显,“推广官学,乃是造福天下万民之举,尔等后人也可进官学之中学习,日后出仕为官,皆凭本事!此举公平公正,日后巴国官员,将全部从科举考试中选拔!”
姬长伯大袖一挥,“此令,我意已决,礼部下设学部,即日推广执行!童学之后,加紧编撰少学和大学,萌学和童学举行乡试,少学对应郡试,大学对应殿试。具体应试题目,由礼部主持考核,各地大夫配合。”
姬长伯回到王榻之上,“吾定科举制为国策!举国全速推广,各部不得怠慢!礼部一切政令,其余各部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事已至此,在姬长伯大清洗之后的巴国朝堂之上,反对之声被彻底压制,各部官员,至少明面上,不敢唱反调。
萌学和童学开始在巴国,巴蜀之地全面推广,各地总督全面配合,尤其是新政发源地苍溪、阆中等由君无器主政的地方,推广最快。
萌学,主要是两门,一门识字,一门算数,四岁开学,七岁结业。
童学在识字和算数基础上,再加四门,两门文科,一门史记,一门政治。两门理科,一门物理,一门化学,学制四年,七岁入学,十一岁结业。
教材编撰的核心,自然是姬长伯这个穿越者,文科由礼部详细编撰,理科由工部详细编撰。
姬长伯提供了一个大概思路,两部官员基本就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大概编撰出相应的内容。
虽然不如后世全面,但是大的框架构建起来,后续只要不断出现接受过教育,出现对应学科人才,自然能不断丰富这六门学科内容。
如此一来,后续的少学和大学,也就能延续下去。
只不过,这个时代人的寿命不长,学制不能太长,必须要尽量缩短学习周期。
基本上,童学之后的郡试,就可以培养出一批能识字,会算数的基层人才了。
大朝会强行推广科举之后,姬长伯便彻底与巴国旧贵族撕破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