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合省一同扒火车去了首都,在天安门广场上受到了最高领袖的接见。
回来以后和柳合省一样,受到了时任县革委会主要领导黄友生的青睐,两人一同调到了县革委会民政文卫办公室工作。
起初杨发家和柳合省两人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十几年,后来七八年县革委会撤销了,成立了富水县人民政府。
民政文卫办公室主任的柳合省出任富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发家离开了县政府,出任大山公社的社长,后来担任大山公社的党委书记,84年富水县全县撤销公社,分设乡镇党委和政府。
35岁的杨发家担任了第一任大山镇党委书记,第二年36岁的杨发家成为了富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一年后37岁时又成为富水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成了当时富水县最年轻的县委常委。
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号召,杨发家人年轻,思维就比较活跃,创新上也比较胆大,大会小会上号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大力发展。
杨发家的观念和保守的柳合省在这一点上意见不同,两人因此因为观念和执政理念不同,时常发生了分歧,以至于此后两人明争暗斗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