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瑶指尖悬在靛蓝光幕上滑动,007幻化的古籍虚影簌簌翻页,蝇头小楷记载的疫症图谱映得她眉头更加紧皱。

    鼠疫又称“黑死病”。

    分为肺鼠疫和腺鼠疫。

    肺鼠疫: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人类和动物通过呼吸进入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和粉尘中而感染。

    病程较短,潜伏期为1—3天。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休克和脓毒症。

    症状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

    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多在2~3天内死亡。

    腺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如啮齿动物的跳蚤叮咬传播。

    潜伏期较长,为2—10天。

    初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腺肿,伴随疼痛,逐渐扩散到其他部位。

    其他症状包括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虚弱等。

    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见于腹股沟、腋下和颈部等部位,淋巴结会逐渐肿大、疼痛,并形成脓肿。

    症状相对较轻,如果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鼠疫在历史上多次爆发,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恐惧和痛苦。

    特别是在14世纪中期的欧洲大流行中,鼠疫夺走了约2500万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场灾难给幸存者留下了深刻的恐怖记忆。

    由于鼠疫患者皮肤上的黑斑和青紫现象,人们开始将这种疾病称为“黑死病”。

    鼠疫杆菌侵入人体后,会引发败血症,导致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会使得皮肤和组织出现出血、坏死等现象,从而形成黑斑。

    部分患者的脚趾、手指和鼻部等部位也可能因坏死而变黑,这是由于末梢血管循环障碍和组织坏死所致。

    肺鼠疫患者由于缺氧,皮肤可能呈现青紫色,进一步加深了“黑死病”的印象。

    江月瑶眉头紧锁,神色凝重,眼前这场由感染病毒的尸体投毒引发的灾难,绝非腺鼠疫。

    这肺鼠疫之症,较之腺鼠疫更为凶险,其势汹汹,如洪水猛兽般肆虐。

    最最最关键的是,她是农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