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长兴侯府之事后,郦靖宁这边倒真如他所料,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而长兴侯府世子曹兴昱杀人之事,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被汴京那些嗅觉敏锐的小报传载得沸沸扬扬。
一时间,整个汴京的目光都被此事吸引,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皆是这件事。
有人义愤填膺,指责曹兴昱的恶行;有人暗自揣测,长兴侯会如何营救自己的儿子;更有人对皇城司此次的行动评头论足。
郦靖宁心中暗自猜测,这长兴侯如今怕是焦头烂额,一心扑在救儿子这件事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这个无名小卒。
又或者,真如他所怀疑的,是荥阳公主在暗中出手,凭借其皇室的威望和势力,护住了自己。
自那日后,郦靖宁进学的努力程度比往日更甚。白日里,他在学堂全神贯注地聆听先生授课,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那专注的模样,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夜晚,回到家中,他又独自坐在书房,在摇曳的烛光下,翻阅着一本本古籍经典,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
虽说那日,在众人面前,他表现得镇定自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但只有他自己清楚,长兴侯府后院那十几具无辜之人的尸骨,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他的内心。
他历经两世,本以为对世间的丑恶已有足够的认知,可这次的经历,却让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丛林法则”的残酷。
他眼中这个看似繁荣的大宋,原来只是一部分人的天堂。在那繁华的表象之下,竟是累累白骨,隐藏着无数的冤屈和不公。
前世,尽管世间也存在诸多不公不平之事,但大多数人好歹还对道德和法律有所忌讳,行事尚有底线。
可如今身处的大宋,在他看来,却像是一个无“法”之地,权贵们肆意妄为,草菅人命,法律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
他深知,自己唯有默默苦读,用知识充实自己,将来掌握了权力,也就是掌握了“法”,才能真正护住身后之人。
他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寿华、福寿等人的面容,他暗暗发誓,绝不能让她们像那些无辜的少女一般,埋骨荒野,无人知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