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不是没法发挥了?”赵城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看着手足无措的白茉宁慈爱地微笑。
“确实有点儿为难。”
白茉宁摸着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赵老师,九斤,缺什么跟我说一声,我骑自行车去供销社买。”
方盛旗主动请缨。
这个时候供销社应该还没关门,他骑得快点可以赶到。
白棣生本想去的,这会儿见方盛旗主动提出,便去给灶膛添柴。
“赵老师,这大米生虫了。”
赵城扶了扶眼镜,道:“没事,乡下人有什么穷讲究的?”
他推开白茉宁,抓了三把米,就着水淘洗干净了,倒进锅里。见白茉宁皱眉头,他又道:“没事儿,不就是几只虫子吗?正好补充蛋白质。”
白茉宁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她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也知道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时候的赵城有吃的就不错了,哪里有得挑?这么多年过去,日子好了些,他的习惯却依旧没改。
她又看了看他的厨房。
碗柜里有几只破旧的碗,不是一套,应该是邻居们送的或者他捡回来的,筷子是自己用竹子削的。
白茉宁不禁有些心疼。
国家紧缺的人才,日子竟然如此简朴。
咦?这筷子上怎么有字?
方盛旗回来了,带着各种各样的油盐酱醋,还买了一袋米和一袋面。
白茉宁觉得菜色还是有些单调,就又让白棣生骑车回家取了那只腌好的野兔,几个人又在院子里生了一把火,就着火烤肉吃。
“这气氛是不是太安静了?赵老师,不如我给你唱首歌吧!”
饭吃到一半,白茉宁自告奋勇,唱了首《友谊地久天长》。白棣生没有听过这首苏格兰民歌,只觉得好听,方盛旗和赵城都有过留学经历,倒是听过,白茉宁这一唱,两个人立刻回想到了当初在海外漂泊的日子,想着誓死回来报效祖国的坚持。
那一刻,赵城好像年轻了许多,也跟着白茉宁一起哼起了这久违的旋律。
“九斤,你怎么会这首歌?”方盛旗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