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为了能早点赶来,日夜兼程,可辛苦了呢!”
袁尚感激地看向甄宓,柔声道:“宓儿,你有这份心意,我已十分感激。只是冀州路途遥远,你一个弱女子,何苦如此奔波?”
甄宓温柔地看着袁尚,眼波流转,轻声道:“公子,你我之间,何必如此客气?再说,宓儿并非弱女子,也能为公子分忧解难。”
袁尚闻言,心中更是感动,紧紧握了握甄宓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待甄宓稍作休息后,袁尚便迫不及待地向她询问起冀州的情况。甄宓虽未曾来过邺城,但她聪慧过人,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对邺城的局势有了大致的了解。
“公子,冀州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表面上看,冀州经过黄巾之乱,元气大伤,但实际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暗流涌动。” 甄宓缓缓说道,语气沉稳而冷静。
“哦?宓儿快细细说来。” 袁尚来了兴致,连忙追问道。
甄宓微微颔首,娓娓道来:“冀州世家大族,底蕴深厚,根深蒂固。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间张氏、渤海高氏等等,皆是世代簪缨,在冀州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这些世家大族,或明或暗,都掌控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甚至私兵。州郡官员,多出自世家,彼此之间,盘根错节,相互勾结,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袁尚听得眉头紧锁。
甄宓继续道:“除了世家大族,冀州还有不少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这些人,大多在黄巾之乱中崛起,趁乱兼并土地,扩充实力,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公然抗拒。”
“如此说来,冀州岂不是一盘散沙?” 袁尚皱眉道。
甄宓摇了摇头,道:“倒也并非如此。冀州各方势力,虽各自为政,但也并非铁板一块。世家大族之间,豪强之间,甚至世家与豪强之间,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便是我们可利用之处。”
袁尚目光一亮,看向甄宓,眼中充满了期待,“宓儿的意思是?”
甄宓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公子,想要在冀州立足,强力镇压,并非上策。冀州势力错综复杂,强力镇压,只会激起各方势力的反弹,反而不利于我们掌控冀州。唯有恩威并施,分化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