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如今,终于盼来了捷报,如同久旱逢甘霖,令人精神振奋。
“陛下圣明!天佑大汉!”率先反应过来的是司空袁逢,他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第一个出列,躬身拜贺,“恭贺陛下,贺喜陛下!广宗大捷,乃是社稷之福,万民之幸!卢植将军、袁尚将军,功勋卓着,当受重赏!”
袁逢此言一出,群臣纷纷醒悟,也都跟着出列,高呼万岁,齐声恭贺。一时间,德阳殿内,充满了欢呼雀跃之声,之前的压抑气氛,一扫而空。
刘宏笑容满面,心中更是得意。他抬手示意群臣安静,待殿内稍稍平静下来后,才继续说道:“此番广宗大捷,卢植将军运筹帷幄,功不可没。袁尚将军,更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于破城之战中,力斩张梁,功劳甚大!”
“袁尚?”群臣之中,不少人面露疑惑之色,显然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在前排的太尉袁隗,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袁尚,正是他的侄孙,袁逢的孙子。袁家子弟,能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他自然感到骄傲和自豪。
“陛下所言袁尚,可是司空大人之孙,袁显甫?”一位年长的官员出列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
刘宏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正是袁司空之孙,袁显甫。此子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才能,实乃难得。朕甚是欣慰。”
得到刘宏的肯定,群臣看向袁逢、袁隗的目光,顿时变得不同起来,带着一丝敬畏和羡慕。袁氏一门,本就权势显赫,如今又出了一个如此有功的后辈,日后在朝中的地位,恐怕更加稳固了。
袁逢脸上笑意盈盈,谦虚地拱手道:“犬子年幼无知,能为朝廷效力,皆是陛下洪福齐天,将士英勇。老臣愧不敢当。”
“司空大人过谦了。”刘宏摆了摆手,语气诚恳地说道,“袁尚之功,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此番大捷,当论功行赏。诸位爱卿,以为当如何封赏卢植、袁尚二人,方能彰显朝廷恩典,激励将士?”
群臣闻言,纷纷开始思索起来。卢植德高望重,资历深厚,又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封赏自然不能轻。而袁尚,虽然年轻,但功劳同样不小,尤其是在破城之战中,力斩张梁,更是居功至伟。如何封赏,确实需要仔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