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了彭义斌的一份心愿。
“嗯,官家既已下令,尔等以后要收敛脾气,以免让南军轻看。”
“是,军帅。”
话转临安,崔与之彻查军粮贪腐已近尾声,一众官员全部被拉出水面,从浙东制置司到中书门下皆有涉案官员,其中多为史弥远的亲信。
时见丞相府大堂,史弥远的亲信齐聚。
“相公,这崔与之如铁石一块,不通人情,做势要将我等连根拔起,现在该如何处置?”
开口者为薛极,字会之,常州武进人氏,蒙荫出任,初为上元主簿,后中词科,通判温州、知广德军,嘉定元年召归朝,任大理正,累迁吏部尚书,嘉定十五年,赐同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至今岁升宰辅,为知枢密院事兼参政知事、观文殿大学士兼浙东安抚使。
“你很好意思说,你也一把年纪,又是当朝宰辅,就不知让老夫省省心?非要被别人流放新恩,才做甘心?”史弥远一脸厌恶的说道,人道是越老越自知,薛极却不知自爱,背着顶级荣华富贵,还想去贪没那鸡毛蒜皮的小钱,真是有失执宰身份。
“老相公,事已至此,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总要想个办法处置一下吧,官家是我等扶上位的,总要给老相公三分薄面吧。”
在场的只有赵汝述敢这么说,毕竟他是赵光义的八世孙,当朝的皇亲国戚,累迁将作少监,权侍立修注官。
“容老夫想想。”史弥远长叹一口气闭目沉思,不过问了许久,又道:“辞官,都辞官,老夫也累了,以后让官家自己处理朝政吧。”
“老相公这万般不可啊!”几人同时上前拱手,急切劝谏,唯郑清之与余天赐低头默言,这一切都收回史弥远眼底。
“德源、纯父,尔等以为如何?”
余天赐无奈出列道:“可解一时之危,但这难免将官家逼迫过度,只怕为日后埋下祸根。”
当朝丞相、宰执领一众大臣辞官,赵官家万般是不会同意,史弥远这招棋自绝圣心啊。
“不如再等等?就让崔与之将奏章送入宫中,官家见了也要权衡一下,比相公主动提出要好百倍。”郑清之与赵昀有师徒之谊,但史弥远对他有提携之恩,夹在缝隙中着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