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寒一行人离开后,书店里恢复了平静,但这份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年轻人李锦正坐在柜台后,手中折扇轻轻拍着。
忽然,店里又来了一位客人。
老人身形瘦削,背脊微微弯曲,手中提着一盏昏黄的灯笼。
李锦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看到老人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连忙起身,恭敬地迎了上去。
“在下有失远迎,还望郎中大人恕罪。”李锦躬身行礼,眼中带着几分激动。
这位老人,正是大骊礼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掌管天下山水正神的筛选评定。
虽然没有最终的勘定权,但却拥有至关重要的举荐权。
这位老人的一句话,足以改变他的命运。
当年,老人还只是个年轻人的时候曾路过红烛镇,受过李锦的恩惠。
李锦曾赠予那位进京赶考的寒酸士子两本典籍,
原本李锦只是觉得此子看得顺眼,不曾想,那位寒士竟是一路升迁,如今已是大骊礼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
李锦一直竭力谋求那冲澹江空缺的江水正神之位,过去四十年来,他给那位郎中大人寄去多封书信,可无一例外,皆是石沉大海。
如今,这位老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李锦对这位老人自然是恭敬有加。
老人微微点头,目光在书店内扫视了一圈。
“四十年前你就是这般容颜,如今你我再见,容貌依然,真是羡煞旁人啊。”
年轻掌柜青轻轻握紧折扇,微笑道:“我们这些异类能够生而为人,已是天大的幸事。”
老人点点头,并未反驳。
“此事并非我不愿帮你,实在是有心无力,只要陛下不点头,就算是礼部尚书开口都不顶用。”
李锦面露苦涩,点了点头。
“你可知那骊珠洞天?”老人又开口道。
李锦皱眉,“据我所知,那如今的龙泉县皇帝敕封了三山两水,共计五位山水正神,已是消耗了不少家底。”
“话虽如此,可如今那冲澹江的江水正神之位,你未必不能争取。”
李锦闻言,心中一凛。
“不知大人今日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