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昭披耶阶层,他名义上能够获得国王赏赐的二十万亩良田以及大量奴隶,实际上通过战争、不停地赏赐、从他人那里剥夺的远不止二十万亩,以却克里为例,他实际上拥有了大城以下昭披耶河流域的良田超过三百万亩。
三百万亩,意味着依附于他身上的奴隶最少有三十万户,因为按照规制,奴隶每户授田十亩,这三十万户至少能出五万私兵。
以前的大城王朝在经过缅甸人的入侵、劫掠后昭披耶阶层所剩无几,却克里更是在大贵族里脱颖而出,加上仅次于郑信的战功,他“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暹罗国对于外族还是颇为尊敬的,对于抵达该国的华人、日本人一律赐予平民身份,赐给的田地更是与最低一级男爵相当,这让来此的华人、日本人趋之若鹜。
河仙镇崛起后,大量的华人奔赴那里,但却不包括华人,由于郑信的存在,那里的华人不少获得了子爵、男爵的称号,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农奴,日子过的显然比河仙镇好得多。
其中地位最为显赫的则是历史上与如今已是河仙镇师长级高官的罗芳伯齐名的陈兰伯了。
罗芳伯、陈兰伯都是武秀才出身,又都出自广东,与邓恩自小相熟,自然成了邓恩的心腹爱将,如同郑信一旦离开吞武里就会安排郑恩留守,郑恩一旦离开也会安排陈兰伯留守。
郑恩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陈兰伯,更是加深了这层关系。
历史上的兰芳共和国不在了,创立该国的两位元勋却殊途同归。
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埋没,信哉矣!
郑信死前,郑恩自然是昭披耶,而陈兰伯也成了仅次于昭披耶的披耶!
陈兰伯的身段显然要比郑信兄弟柔软得多,当得知郑信、郑恩全部横死后,他立即宣誓向却克里效忠!
还是在那座却克里杀死郑信的寺庙里宣的誓,却克里为了稳住郑氏余部,便接纳了他,不仅如此,还将他抬入昭披耶阶层。
时下的暹罗国,有着昭披耶爵位不会超过二十个,于是陈兰伯显然一步登天了。
却克里这样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郑信能够做大,那是因为他的母亲是暹罗人,而他的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