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至于英国人,他们一直自称是“大不列颠人”,是海岛之人,而不是大陆人,自然不在此列。
炮火准备大约进行了半日,半日的准备,对于特鲁琴人来说也就是家常便饭,但对于普鲁士人来说却是要咬牙坚持,他们依旧显得孱弱的工业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攻势,不过是觉得机会难得而孤注一掷罢了。
炮火中,双方都在用望远镜观察动静,由于双方轰击的都是对方的炮兵阵地,故此,观察的重点显然是己方摧毁了几门火炮,打死了多少炮兵,进而让对方多少门火炮失去了战斗力。
半日的炮火准备,这是欧洲以前所没有的,以前他们可以在攻城战时连续炮轰几日,不过那是断断续续的,能够用来攻城的火炮也是数量极少的。
明末时分,多铎攻打扬州城时,主力部队到了已经几个月了,上万斤重的大红夷大炮才姗姗来迟,而且只有两门,不过就是凭借着这两门红夷大炮攻破了扬州城。
半日过后,从特鲁琴这里来看,由于己方使用的都是榴弹或者榴散弹,不仅摧毁了大量的火炮,还估计让对方炮兵的伤亡率高达八成以上!
不过,从普鲁士这边来看也相差仿佛,半日过后,只有一成左右的特鲁琴火炮还在轰击!
机不可失。
对于普鲁士人来说完全如此,在对方只有十几门火炮还在响动的情况下,想要遮护每一座小山附近大约五里左右的宽度实在太单薄了,如果还不趁机进攻的话,一旦特鲁琴的援军杀到,那己方就没有获胜的机会了。
普鲁士军队出动了,只见他们利用骑兵在后面压阵,步兵们潮水般涌了过来!
特鲁琴的重型迫击炮也就是三百斤,可以打到五百米开外,不过这一次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敌人了大量放了进来,一直放到了三百米左右!
前明说过,双方的距离是四里,冲到这里时除非遇到大量短时间发生的伤亡,是不可能返回去的,何况还是第一代铁血国王腓特烈亲自训练的军队。
说到军纪,整个欧洲除了特鲁琴就数普鲁士最强了,等他们抵达三百米时,特鲁琴的阵地依旧毫无动静。
普鲁士人自然知道特鲁琴人还有大量的迫击炮和短管火炮,不过那玩意显然不可能